H7N9最新消息:H7N9患者发病3天内抗病毒治疗能减少并发症

微尚健道网11-05评论

  记者祝洁炜 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哪些患者易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早期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昨天上午,浙大一院召开新闻发布会,5月23日,题为《111例H7N9流感病毒感染病人的临床特征》的论文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通过对111例病人的临床分析,很好地回答了以上问题。这一论文由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为通讯作者。

  基础疾病是发生呼吸窘迫的危险因素

  研究组首次对中国早期11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人的人口学特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变化和自然病程等临床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及分析研究。

  这111例病例来自2013年3月至5月10日浙江、上海、江苏、河南、安徽、北京、福建等7个省市的30家医院,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0例、上海公共卫生中心19例、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7例,其余27家医院病例数均在7例以下。

  这些病例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88岁,中位年龄为61岁(注:中位是一个统计学概念,与平均意思相近,但不能等同)。其中,65岁以上的占42.3%。女性约占全部患者的31.5%,而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两倍。61.3%的患者有1种或1种以上的潜在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研究组发现,年龄大于65岁,有基础疾病,淋巴细胞少于1000/mm3,谷草转氨酶大于40U/L,磷酸肌酸激酶大于200U/L,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有基础疾病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发病3天内接受抗病毒治疗很重要

  这些病人最为普遍的症状是发热(100%)、咳嗽(90.1%),同时伴有淋巴细胞减少症(88.3%)、乳酸脱氢酶升高(82%)以及血小板减少(73%)等。

  H7N9禽流感进展极为迅速。分析患者的自然病史,研究组发现,从起病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位时间为7天,从起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4天。绝大部分病人有严重并发症,其中并发肺炎(97.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1.2%)、休克(26.1%)、急性肾损伤(16.2%)、横纹肌溶解(9.9%)。76.6%病人入住重症监护室,58.6%的病人使用呼吸机治疗,20名病人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其中浙大一院为13名,17名病人使用人工肝治疗,浙大一院为16名。文章中首次提出人工肝治疗危重症H7N9流感病毒感染的适应症。截止到2013年5月10日,111例病人中,27%的病人死亡,同期浙大一院的病死率为12.5%,低于全国。

  研究组还发现,提高H7N9禽流感的救治成功率,早期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这些患者从起病到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中位时间为7天,起病到病毒确诊的中位时间为8天。发病3天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要低于3天以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

  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兰娟院士说,这些数据证实,中国内地早期H7N9流感病毒感染者发病迅速,且多为重症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室,早期的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

  人感染H7N9禽流感对全世界的医务人员和科学家来说都是一种新疾病。该论文的及时发表对我国乃至全世界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正确识别H7N9流感病毒感染,认识其发病规律,建立规范的诊疗体系,以及对于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的早期预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这是一篇临床学者联手合作为中国及全球公共卫生作出重要贡献的论文。它用科研实力证明了我国自SARS以来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能力有显著提高。

  5月16日,浙江省终止人感染H7N9禽流感Ⅳ级应急响应,防控工作转入常态化管理。但李兰娟院士提醒,公众仍然应该坚持做好预防流感的各项卫生措施,比如,平时勤洗手,室内环境勤通风通气,城市家庭不能养鸡鸭,出现发烧等流感症状后及时就诊。此外,研究部门要对流感病毒的变化加大监测力度,各级医疗机构也要加强对流感病毒的检测能力。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