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是一种常出现在下肢静脉中的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瘙痒、脱屑、下肢沉重、抽筋等。通常情况下,白芍、炙甘草、炮附子可以治疗静脉曲张,建议遵医嘱使用。具体分析如下: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的作用,一般用于治...
制附子是使用生附子处理后经过反复炮制、干燥制成的。一般情况下,白附片的主要成分是制附子,不是生附子也不是熟附子。具体分析如下:这制作制附子的过程中,通过炮制的手段,可以有效减轻生附子中毒性成分的影响,降低对人体的...
附子四逆汤一般指四逆汤。四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附子、干姜、甘草等组成。四逆汤的功效包括补虚温阳、保肝,作用包括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具体分析如下:一、功效1、补虚温阳:四逆汤中的附子和干姜具有温阳的功效,...
一般情况下,附子理中丸对肝的好处有保护肝脏、缓解肝气郁结、改善肝脏疾病症状。具体分析如下:1.保护肝脏:附子理中丸中的附子和炙甘草等成分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以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保护肝脏的功能和正常代谢。附子理...
附子一般指乌头。没有肉桂和乌头哪个补阳的效果更强的说法。两者各有其优点。男性可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选择使用。肉桂和乌头都是中药中常用的药材,均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虽然两者均具有补阳的药理作用,但是两...
附子理中汤加减通常是指加减附子理中汤。通常情况下,加减附子理中汤能治疗脾胃虚寒,建议遵医嘱服用该药物。具体分析如下:脾胃虚寒可能是心情郁结、长期食用生冷食物等因素引起的,通常伴有畏寒怕冷、食欲不振、胃胀、腹胀...
附子中毒一般在两小时到三小时出现症状,具体时间因人而异。附子属于比较常见的中药,运用通常比较广泛,使用以后能够达到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的功效。遵医嘱用药后,一般可以改善心阳不足、肾阳不足所引起的大便溏稀、身体发...
附子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那么你知道附子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附子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希望对...
一些缺水的城镇和农村,总能见的到一些居民把水桶、脸盆放在屋外,接“天水”来饮用,在他们看来,世上最洁净的水,莫过于“天水”了。其实不然,从现代气象学化验结果看,这是不科学的。“天水”看,即雨、雪、霜、露,它们在形成过...
醋附丸 : 方剂名。《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莎草、香附子。【方源】《济生堂方》。【组成、用法】香附子米醋浸半日,沙锅煮干,捣焙,石臼为末,醋糊为丸,醋汤下。【功用主治】妇人室女一切经候不调。...
蝎附丸 :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附子痛(1)。方剂名。【方源】《澹寮方》。【组成、用法】附子剜心,入全蝎去毒三枚在内,以余附末同钟乳粉二钱半,白面少许,水如作剂,包附煨熟,研末,葱涎和丸梧子大。每椒盐汤下五十丸...
霍乱吐泄方 :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附子。方剂名。【方源】《孙兆秘宝方》。【组成、用法】附子重七钱者,炮去皮脐,为末。每服四钱,水二盏,盐半钱,煎一盏,温服立止。【功用主治】霍乱吐泄。...
薏苡仁附子败酱散 : 方剂名。《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败酱。【方源】《金匮玉函》。【组成、用法】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捣为末。每以方寸匕,水二升,煎一升,顿服。小便当下,即愈。【主治功用】肠痈有脓。...
瘾疹 :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莎草、香附子(19)。病名。又名风搔瘾疹、风疹块。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因内蕴湿热,复感风寒,郁于皮肤腠理而发;或由于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小如麻粒、...
魏文帝 : 《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莎草、香附子(8)。人名。即曹丕,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公元220-226年在位。字子恒,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操死,他袭位为魏王。代汉称帝,都洛阳,国号魏,爱好文学,创作和...
鳖瘕 : 《本草纲目》主治第3 卷积聚癥瘕(香附子)(12)。病证名。八瘕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鳖瘕者,谓腹中瘕结如鳖状是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鳖瘕,形大如杯,若存若亡,持之应手,...
霹雳散 :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附子(1)。方剂名。【方源】《孙兆口诀》。【组成、用法】大附子一枚,烧存性,为末,蜜水调服。【功用主治】阴盛格阳,其人躁,热而不饮水,脉沉手足厥。...
14.麻黄 附子 : 【中医理论】麻黄辛温,发汗解表。附子大辛大热,峻补元阳。二者一攻一补,助阳解表,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可以避免阳虚无力鼓邪外出,或恐汗后更加伤阳。使之汗中有补,汗出不伤正;补中有散,扶正而不...
3.麻黄 附子 细辛 : 【中医理论】麻黄2两(6g),去节,附子1枚(6g),炮,去皮,细辛2两(6g)名“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伤寒论》。用于助阳解表。麻黄味苦、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细辛味辛性温具有祛风,散寒...
2.麻黄 附子 甘草 : 【中医理论】麻黄2两(6g),附子1枚,甘草2两(6g)名“麻黄附子甘草汤”,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去细辛加甘草而成,见于《金匮》。三药合用不但能发两感太阳、少阳表热里寒之证,且能发太阳、少阳表水里寒之...
18.桂枝 附子 : 【中医理论】桂枝一两(6g)(去粗皮),绵附子一枚(炮,去皮脐)。名“桂附汤”,见于《得效方》卷八。用于阳气虚弱、汗出、失血。方中炮附子大温阳气以固其本,用桂枝、姜、枣调和营卫以利其脉,则表里、心肾...
57.葱白 干姜 附子 : 【中医理论】葱白四茎、干姜一两(6g)、附子一枚(3g)(生,去皮,破八片),名“白通汤”。葱白辛、温能散寒通阳,附子,干姜为辛热之品,具有回阳、助阳之功,三药合用共奏破阴回阳,宣通之功效。适用于下...
20.黄连 附子 : 【中医理论】黄连为苦寒泻火解毒之要药。尤长于泻心胃实热,止湿热痢疾。附子辛温燥烈,回阳救逆之力最强,为峻补元阳,温经散寒之要药。二药合用,辛苦并投,一寒一热,有寒热并用,阴阳相济之义。即王旭高...
白附子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根据本草描述,白附子系指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关白附),但近代多数地区以独角莲作白附子用,称禹白附。【别名】 禹白附、牛奶白附、鸡心白附。【来源】 本品为天...
10.大黄 附子 : 【中医理论】大黄与附子相伍,为临床最常用的温下药对。附子大辛大热,温阳散寒,治寒气生于中,卫阳虚于外。大黄苦寒泻下,治胃肠积滞,瘀浊内生。二者伍用,荡涤泻下,但无伤阳之弊,攻下寓于温阳之中,苦辛...
2.薏苡仁 附子 败酱草 : 【中医理论】薏苡仁10分(30g),附子2分(10g),败酱草5分(15g)。名“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利湿消肿,与败酱草相配,有排脓破血之功效,并藉以行郁滞之气。共奏利湿,排脓、破血消肿之功效。用于...
1.薏苡仁 附子 : 【中医理论】薏苡仁30 g,大附子40 g,名“薏苡附子散”。薏苡仁舒筋缓脉,祛湿除痹,附子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二药相合,有温阳除痹,通络止痛之功。治疗胸痹剧烈者有较好疗效。对寒湿痹阻经络,所致的关节...
39.茵陈 附子 : 【中医理论】茵陈苦泄下降,功专清利湿热以退黄。附子辛大热,为寒证所需,功可温肾暖脾,二药相配,茵陈得附子,变疗湿热为治湿之用,利湿退黄之功仍显,而免苦寒伤阳之弊。共奏温阳祛寒,利湿退黄之功。一般...
附子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栽培品的子根的加工品。7~8月间采挖,将母根与子根分开,除去须根,即为“泥附子”。【产销与加工】 主...
319 附子理中丸 : 【历史来源】 汉·张仲景《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药物组成】〔1〕附子(制) 党参 白术(炒) 干姜 甘草【功能】 温中健脾。【主治】 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剂型规格】 大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