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疥疮的中医专业治疗
辨证论治
一般不需内服,若继发感染者,宜疏风清热利湿,用消风散(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石膏、甘草、木通)合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栀子、黄柏)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1.肌肤风热证
皮肤水疱少,丘疮疹多,壁厚液少,抓破干痂,瘙痒不已,久则皮肤干糙肥厚,舌红,苔薄,脉浮或滑。疏风清热润燥。消风散加减。
2.湿热毒蕴证
皮肤水疱多,丘疱疹泛发,壁薄液多,破流脂水,浸淫湿烂,或脓疱叠起,或起红丝、B核肿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3.虫毒结聚证
阴茎、阴囊发生孤立的褐红色硬节,时时作痒,久难消散,舌淡红,苔白,脉滑。杀虫解毒。芦苔丸加减。
上述就是疥疮的一些情况,在平时的时候预防是关键,主要是要做好个人的卫生工作,而且这样的疾病主要是通过衣服等进行传播的,所以衣服要做到勤换洗,有条件的要做好消毒工作。
二、疥疮的分类
(1)、成人疥疮:主要症状是瘙痒、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结节和结痂。
(2)、老年人疥疮:瘙痒严重,对疥虫反应较弱,所以无明显炎症反应。背部多见。
(3)、婴幼儿疥疮:很难找到隧道和疥螨,应疹形态不典型,好发于头面部,隧道色淡而浅在,隐约如线状,基底轻度炎症而粉红色,易伴发水病,且易透过角质层窥见虫点,呈白色小点状突起。
(4)、结节性疥疮:多见于明囊、臀、腹及股部。呈红棕色给节,奇痒,数月到1年以上才逐渐消退。
(5)、挪威疥:(Norwegianscabies)又称痂皮性疥疮,本型系1844年Dabielsen、1848年首先在挪威报告的一种疥疮的异型,故称挪威疥疮。是一种免疫异常反应。多发于体弱、精神病、免疫缺陷和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表现为皮肤干燥、结痂,出现角化过度的红斑鳞屑性斑块,还可出现糜烂、脓疱、恶臭,毛发干枯脱落、指甲变厚变扭曲、全身淋巴结肿大,鳞屑厚,病情重,传染性极强。
(6)、局限性疥疮。传染途径:直接感染:直接与携带疥虫的病人或动物接触以后被感染该病,是疥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般家里或单位、宿舍有疥疮患者以后,其他人再次感染疥疮都有该途径传播,传播性极强,感染人群极广。间接感染:是通过间接接触到疥疮患者的衣物、用品、患者接触到的家具、物品等被感染,最严重的疥疮传播强到(疥疮患者拿的钱被其他人接触都会感染疥疮,坐公交车疥疮患者抓过的扶手其他人接触都会被感染疥疮),但好多人和疥疮患者在一起生活而没有发病,主要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力有很大的影响。疥疮患者发病多发生在自身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
三、疥疮临床表现都有哪些
疥螨常寄生于皮肤较薄而柔软的部位,如指缝及其两侧、腕屈面、肘窝、腋窝、脐周、腰部、下腹部、生殖器、腹股沟及股上部内侧。
头面部不累及,但儿童例外。皮损为针头大小的丘疱疹和疱疹。在指缝处常可发现由疥虫所掘出的隧道,在隧道口可用针尖挑出雌虫。这是疥疮特有症状。常伴有夜间剧痒。
皮损若经久不愈,疥疮往往发生继发性变化,如抓痕、血痂、点状色素沉着、湿疹样变和脓疱。
部分患者可在阴囊、阴茎等处可出现淡色或红褐色,绿豆至黄豆大半球炎性硬结节,有剧痒,称为疥疮结节。另一种罕见型为挪威疥疮,是一种严重的疥疮,多发生于身体虚弱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该型皮疹广泛且具有特殊臭味。
婴幼儿、儿童的皮肤角质层薄,皮损具有特殊性,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可类似丘疹性荨麻疹、湿疹等,常累及头面部、掌跖,而这些部位成人等不易受累。
四、疥疮的危害都有哪些
1.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疥疮每天晚上瘙痒难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情。
2.传染。可在亲戚朋友中传来传去,严重影响人的正常交往。
3.某些治疗疥疮的药物的毒性。很多治疗疥疮的药物中含有有毒的γ—666成份,有比较强的潜在致癌性,此为疥疮潜在的最大的危害。
4.导致疥疮恐惧症,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笔者曾经遇到过大量的疥疮患者,在疥疮治愈数年之后,还经常怀疑自己患有疥疮,成为心理上一个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质量。
5.导致某些后遗症。疥疮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继发顽固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中医上称之为“顽癣”,更加重疥疮患者的心理负担!
6.疥疮目前被列为“性传播疾病STD”之一,容易受到歧视,更摧残患者的自尊心。故患有些病者一定要及时医治,目前在治疗方面,效果比较好的药物是雷*。
养生网导读:日常生活中肝脏对我们的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工厂,吃进去的喝进去的有毒物质,有损肝脏的药物,体内产生的毒物、废...
醉鱼草 :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醉鱼草(2)。药名。【基原】为马钱科植物醉鱼草Buddleia lindleyana Fort.的全草。【别名】鱼尾草、醉鱼儿草(...
暴赤目痛方 : 方剂名。《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大黄。【方源】《传信适用方》。【组成、用法】四物汤加熟大黄,酒煎服之。【功用主治】暴赤目痛...
燥热伤肺 :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十剂(轻剂)(1)。证候名。燥热之邪,耗伤肺津,使肺气不得宣降而发病。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缠喉难出,鼻燥...
030 人参健脾丸 : 【历史来源】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健脾丸加减。【药物组成】 [1~3]人参 白术(麸炒) 甘草 山药 莲子 白扁豆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