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看病贵”现象调查:患者质疑医生开药多

微尚健道网11-04评论

  近日,我们就此问题走进医院,采访了部分患者和医院管理者、医学专家,了解、探讨看病贵的深层次原因。

采访现场:

患者感叹看病贵,质疑医生开药多

11月22日上午9点半,中学退休教师孙女士刚刚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做完了左脚拇趾肉瘤的激光切除手术。前两年100元一次的二氧化碳激光手术,如今已涨到160元一次,这让孙女士感叹:“我这个病容易复发,以前做过激光手术,今后可能还要做,治疗费不断涨价,又不能报销,我那点退休工资怎么够啊?”

同样担心退休金不够用的还有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于女士。于女士患有面瘫,两周来通过针灸疗法等已花费4000多元,现在还要配合药剂治疗。“这是7服中药,400多块钱,还有154元的西药。我是公费医疗,可自己也要掏15%,一个月一千七八的退休金真的承受不起。”

北医三院取药窗口处,一位老人只开了一盒“通宣理肺口服液”就离开了,这在动辄五六盒甚至十几盒取药的人群中显得颇为特殊,我们上前探究原委。这位老人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位退休干部,她说:“虽然是公费医疗,可是我吃药特别谨慎。我真的不知道大夫开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我有糖尿病,很多药开回来看到说明上都写着糖尿病患者禁用或慎用,我也就不敢吃了,只能放在那里,太浪费了!”此后,这位女士在拿药时总会特别提醒医生少开药、开安全的药,“像今天看感冒,医生又要开好几种药,但我坚决要求只喝"通宣理肺"就够了,开那么多药,不是不对症就是副作用太大,我宁愿不吃。”

但是,像这位老人这样的理性消费者并不多,更多的是对医生药方照单全收。

上午11点40分,刚刚参加工作的王女士提着满满一袋药走出北京朝阳区第二医院的大门,因为这家医院不属于她单位的医保定点医院,所以200多元的药费全部要由王女士自己承担。望着一整袋包装各异的药,王女士说:“我得的就是轻微的妇科炎症,真的要吃这么多药吗?”话语中透着疑惑和无奈。

医生谈看病贵主因:医疗费用上升,患者自费比例高

11月24日,我们采访了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沈雁英说,我国有些医疗收费标准仍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费用。

沈雁英认为,虽然医护人员的技术含量高的收费标准多年来一直处在低位,但医疗费用的上升是客观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老龄化拉高医疗费用。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至2005年的73岁。而60岁以上的老人是疾病多发的人群,医疗费用也会相应增加。

百姓对健康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百姓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不在意的小毛病现在也会积极寻医问诊,这就使得医疗成本、费用支出相应提高。

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品不断问世。国内外医疗设备的更新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未停止,许多疾病被发现、过去无法诊治的疾病得以治疗,得益于医疗手段的多元化。新技术特别是新药品的研发,投入巨大,其昂贵的价格也会有一部分由患者来承担。

医疗卫生费用总体上是上升的,关键是一些发达国家个人承担医疗费用的比重小,而我国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重较大,因此病人感觉看病贵。2009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个人承担的医疗卫生费用比重从52.21%下降到38.19%,但比例仍偏高。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大部分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但自费部分的比重较大,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当个人承担医药费的比重逐年降低,患者才能得到实惠。

过度医疗“病因”:过度崇拜生物技术的现代医学模式和现行医疗体制弊端

过度医疗是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12月2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大一教授与我们谈了他对过度医疗的看法。

胡教授认为,过度医疗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也并非我国独有,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第一,医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科学,其中的未知数有许许多多。很多病的病因是什么、如何根治,目前尚无答案。有些疑难杂症表现出来的就是普通病状,因此,医生很难手到病除,往往要借助先进的检查技术以查病因。也许反过头来才发现,有些检查当初确实不必做。

第二,现代医学模式是单纯的生物技术模式,将人的健康和对疾病的治疗寄希望于生物技术,而生物技术的发展要靠强大的经济做后盾。随着科学的发展,生物技术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药品及医疗器械品种越来越多,检查仪器越来越先进,价格也越来越昂贵,但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将生物技术作为(认为)诊疗疾病、保证健康的唯一方式,这种对生物技术的崇拜也会导致过度医疗。

第三,现行的体制造成过度医疗。公立医院不公益,医院要靠创收来给职工发工资、奖金,必然造成医生普遍滥用“三素一汤”(感冒就给抗生素,发烧不退上激素,瓶里点着维生素)等乱象。

第四,“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患者投诉医生漏诊、误诊,需由医生进行举证自己无责任,否则有被吊销行医资格的风险)也造成过度医疗。医生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检查,以“预防”医疗官司。医患双方互不信任,这种恶劣的医疗环境,最终损害的是病人的利益。

专家呼吁医生: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医生有三件宝语言、药物、手术刀。仁爱沟通是融合医患关系、维护患者知情权、话语权的重要方面。再者,大多数病人得的是常见病,疑难杂症毕竟是少数。但是,现在有些医生看病是“只见设备不见人”,病人一来,就让做CT、核磁共振等高端检查。胡大一教授说,这是本末倒置。他介绍,一般来说,医生治病的程序应遵照“5指法”:“大拇指”第一,与病人沟通,问病史;“食指”第二,通过望触叩听来检查;“中指”第三,通过听诊器、心电图、胸片、血尿便常规检查;“无名指”第四,做超声波等无创伤性检查;“小拇指”第五,用高端仪器检查或创伤性检查。但现在本末倒置的现象普遍存在。医生缺乏人文关怀,不会或不愿意与病人沟通。

胡教授说,医生是个很特殊的职业,在看病时,如果能对患者多一些人文关怀,那么,病人的病痛会减轻很多甚至很快痊愈。他呼吁,医生要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期待医改深化: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

胡大一强调,无论在哪个时期、哪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都是公益性质的。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更应坚守这个方向,那就是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

沈雁英说,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要不断发展医疗手段,而药品、技术、设备、就医场所等的更新,都需要加大投入。“学院型医院”的建立、医生的继续教育,也需要更多的财政投入。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中国的医生待遇要低1至2倍。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国家在逐步降低医院准入门槛,吸引社会力量办医院,允许民营资本与外资进入医疗行业。相比民营医院与外资医院动辄百万的年薪,公立医院的薪资水平毫无竞争力,可能面临人才流失的危险。医学具有极高的“含金量”,医生需要终身学习,单靠精神鼓励很难支撑。为了13亿人民的利益,不能忽视600万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

网友热议“看病为何这么贵”

人民网友: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医生和药厂、医疗器械生产商的联系,国产药其实很便宜,药价的虚高成分在进口药中尤为突出。如果可以切断医生和药厂的利益关系,那么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61.164.153.)

人民网友:医德比钱更重要,面对一个个鲜活而脆弱的生命,不法之医难道不想想自己的亲人若也受坑害甚至丧生该有何感?真心地去爱每一个生命,是和谐社会急需的最基本要求。(121.194.1.)

人民网友:现在一个普通感冒到医院不花个两三百元是治不好的。有一次我家一个孩子被摩托车撞了,到医院去拍片,本来是撞到脚,医生却把片拍到头部。我们去找医生讲理,医生却叫我们再拍一张片,我们不同意,说这是你们医生的错,医生说他们没有错,谁叫你们拍片的时候不叫拍脚呢。我们说,你的单上不是写清楚了吗?医生说,哪能看那么多。我们很生气,说你们有没有医德,讲不讲为人民服务?医生说为人民服务早就过时了,现在是为人民币服务,我们哭笑不得。(61.164.153.)

北青网友:关键是体制问题。如果在体制、制度上医生用什么药对其利益没有任何影响,那么在同样效果药物面前,医生就会尊重患者的选择。(211.103.79.*)

北青网友:能不能想方设法建立一个有效机制,可以斩断医药之间的利益纽带,促使医务工作者只能在医疗技术上进行竞争、体现其价值。(114.93.78.*)

腾讯南充市网友:其实也和人们自己有关系,有的好医师给开了简单便宜的药反而被怀疑没有用、没水平,这样慢慢地就没人开什么便宜的药了。

中国新闻网网友:有医保的,只要一入院,各种检查单满天飞,病人想不检查都难。国家的医保都进了医院的口袋,病人又得到了多少?现在只要一入院,每一天的住院费最低300—400元,而一个月的工资才1000元多一点,这点工资能住几天院?医保能不能制止医院强行检查?能不能征求病人的意见?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