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账本”出炉!今年公卫经费重点用在这些方面

微尚健道网03-22评论

“国家账本”出炉,今年卫生健康领域的钱花在这里!

近日,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与政府工作报告一样,预算报告也是每年两会的重中之重——财政资金的投向与使用,反映着政府新一年的政策重点与施力方向。

聚焦卫生健康领域,有“国家账本”之称的预算报告,今年将会传递哪些重要信息?

从《报告》2023年财政支出看,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长,

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

2023年主要收支政策中提到,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安排财力补助资金1700亿元、使用2022年权责发生制结转资金300亿元。

具体来看,今年的钱将重点花在哪些地方?如何加强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方面的保障?《报告》提到,财政将把资金投入到以下几个方面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公卫经费,是每年两会重头戏,也是国家财政固定支持项目,每年的调整都备受关注。

今年两项补助再提高。其中,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

,并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

截图自:人民日报

根据国家财政部消息,去年底,已提前下达

2023年公卫补助资金616.05亿元。

《报告》明确提到,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重点用于支持地方强化老龄人口、儿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从经费用途的倾斜方向来看,基层医生需要注意,一老一小的公卫服务或将成为年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延长新冠患者救治政策,持续保障医务人员补助落实到位

当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已实施“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支持地方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重点向县级财政倾斜是今年财政预算之一。

经梳理,今年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投入资金主要用于以下两个部分:

1.保障医务人员补助经费

。今年国家财政将继续保障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疫苗接种经费。据2022年财政补助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一线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每人每天200元、300元标准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

由于各地财政情况不一,医护人员抗疫经费落实情况也各不相同,今年,在国家财政加力下,广大医务人员的补助、经费将陆续得到落实。

2. 延长新冠患者救治政策,财政给予补助

。《报告》提到,适当延长新冠患者救治经费保障政策,对其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

新冠救治经费进预算报告“乙类乙管”有了财政兜底,不仅让防疫转换更加平稳有序,也能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财政预算在中医药领域再加力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纵观近几年国家政策和地方动作不难看出,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态势已经形成。

在国家层面,今年2月重磅文件《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发布。之后,

“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创新工作。据财政部消息,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近日通知各地,组织申报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

与此同时,2023年国家财政预算在中医药领域再加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未来,“传承创新”将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一大趋势。

《报告》提到,要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带动县域医共体和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面。

这一内容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会议内容保持一致。会议指出,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从今年各种

“强基层”信号来看,整个县域医疗体系建设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如今,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提升再被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带动下,县域医共体建设即将翻开新的篇章。

医保支付改革是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

根据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2022年,206个统筹地区实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实际付费。实际付费地区中,按DRG/DIP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52%,病种覆盖范围达到78%,按DRG/DIP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医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达到77%。

今年,对于稳妥有序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有预算投入,以此来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

提升医保经费财政补助,

一方面将减轻居民看病负担,

改善医疗设施和医疗人员条件,让患者留在基层;

另一方面,对于基层医生来说

,其一般诊疗费、家庭签约费收入,都与医保基金挂钩,这也为提薪提供了依据。

来 源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基层医声公社、同花顺财经、华医网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