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的鉴别,桑寄生如何鉴别

微尚健道网04-05评论
桑寄生 : 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 “桑上寄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 广寄生、寄生。
【来源】 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产地与销售】 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以广东、广西产量最 大。销全国并有出口。
【化学成分】 含槲皮素及萹蓄苷等。
【性状鉴别】 茎枝呈圆柱形,长30~40cm,直径0.3~1.5cm。表面灰褐色或红褐色,密被点状淡棕色皮孔及纵向细皱纹,嫩枝可见棕褐色茸毛。叶片多卷缩,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倒卵形或椭圆形,全缘,表面黄褐色,革质,幼叶被棕红色茸毛。茎坚硬,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薄,红棕色,易与木部分离。木质部色较浅,有的显放射状花纹,中央有小形暗棕色的髓。气微,味微涩 (图2-46)。


图2-46 桑寄生外形图


以枝细嫩,色红褐,叶多未脱落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有时残存,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常含有棕色物质。②皮层窄,细胞切向延长,细胞间散有石细胞群。石细胞类方形,长方形,壁三面增厚,一面较薄,内含草酸钙方晶或簇晶。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及纤维束,断续环列。④韧皮部甚窄,射线中散有石细胞。⑤束内形成层明显。⑥木质部占茎的大部分,导管单个散列或2~3个相聚,周围均为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 木射线宽1~4列细胞,近髓部可见石细胞群,内含草酸钙方晶。髓部有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物。有的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或棕色物 (图2-47)。


图2-47 桑寄生茎横切面简图


1. 木栓层 2. 纤维束 3. 韧皮部 4. 石细胞 5. 形成层 6.木质部 7. 髓 8. 射线


粉末 淡黄棕色。①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偶有分枝,有的壁三面增厚,一面薄,内含草酸钙方晶,或黄棕色、红棕色块,有的方晶埋于棕色块中。②草酸钙方晶散在或存在石细胞中,呈方形,长方形,短柱形,多面体; 草酸钙簇晶散在或存在淡棕色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或短圆形,直径8~25μm,棱角多短钝。另有方晶与簇晶合生。③叠生星状毛,淡黄色或黄色,完整者3~5叠生,每叠3~4出分支,分支多弯曲,末端渐尖,壁稍厚。④柱鞘纤维细长,先端尖,壁极厚,表面常有纵向裂纹,胞腔线形或不明显。⑤木纤维多成束,较长,两端锐尖,直径10~27μm,壁稍厚,孔沟稀疏。⑥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50μm。导管分子短,具缘纹孔多角形,排列极紧密。另有网纹、梯纹、螺纹及网状螺纹导管。此外尚可见木栓细胞,木薄壁细胞,髓部细胞,淀粉粒等 (图2-48)。


图2-48 桑寄生粉末图


1.石细胞 2.叠生星状毛 3. 中柱鞘纤维 4. 草酸钙方晶 5.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1)取粗粉2g,加乙醇20ml,回流提取15min,放冷,滤过。取滤液2ml,加少许镁粉,再加盐酸数滴,显红色。
(2) 取鉴别 (1) 项下滤液,滴在滤纸上,热风吹干,滴加2%三氯化铝试液,吹干,显黄色,置紫外灯 (365μm) 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3) 取粉末5g,加甲醇—水(1:1) 60ml,加热回流1h,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20ml后,加水10ml稀释,再加稀硫酸约0.5ml,煮沸回流1h后,用醋酸乙酯振摇提取二次,每次30ml,合并醋酸乙酯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醋酸乙酯溶解,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制成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 (水饱和)—甲酸甲酯—甲酸 (5:4:1)展开,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强心苷 取本品粗粉10g,加 80%乙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乙醚振摇提取4次,每次15ml,弃去乙醚层,取下层水溶液加醋酸铅饱和溶液至沉淀完全,滤过。滤液加乙醇10ml,加硫酸钠饱和溶液脱铅,滤过。滤液加氯仿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氯仿液,置水浴上浓缩至1ml。取浓缩液点于滤纸上,干后,滴加碱性3,5-二硝基苯甲酸溶液 (取二硝基苯甲酸与氢氧化钠试液各1ml,混合),不得显紫红色。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饮片为椭圆形的厚片,表面木质部浅红棕色,皮部棕色外皮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嫩枝可见棕褐色茸毛,质坚硬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黄褐色,革质。气微,味涩。
【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养血,安胎,降压。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麻木,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 9~15克,煎汤、入散剂,浸酒或捣汁服。
【附注】 地区习惯用药 桑寄生科同属和不同属植物的带叶茎枝在部分地区作桑寄生药用。常见的有: 红花寄生Scurrula parasitica L.栗毛寄生Taxillns balansae (Lecomte)Danser、锈毛寄生 T.levinei (Merr.) Kin和毛叶寄生T. nigrans (Hance) Danser,它们的药材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与正品桑寄生的区别点,见表2-3。

表2-3 桑寄生及其混淆品的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比较

  桑寄生 红花寄生 栗毛寄生 锈毛寄生 毛叶寄生 性
状 茎枝皮孔横裂;
嫩枝、幼叶及花
被锈色毛茸;叶
厚纸质,卵形或
椭圆形,长20~
100mm,宽12~
70mm,具稀疏网
脉,两面突起,
以叶背显著,成
长叶无毛;果椭
圆形,密生小瘤
体,疏被毛 茎枝皮孔横裂;
嫩枝、幼叶及花
被锈色毛茸;叶
厚纸质,长圆形
或长卵形,长
20~60mm,宽
10~40mm,具稀
疏网脉,两面突
起,以叶面显著,
成长叶无毛或疏
被毛;果梨形,
密被毛茸 茎枝皮孔横裂或
纵裂,嫩枝、幼
叶及花被栗褐色
毛茸;叶革质,
椭圆形或卵圆形,
长25~60mm,
宽15~35mm,
中脉仅下表面突
起,侧脉不显著,
成长叶无毛或中
脉及叶柄处被栗
褐色毛茸;果椭
圆形,表面颗粒
状,疏被毛 茎枝皮孔多纵裂;
嫩枝、幼叶及花
被锈色毛茸;叶
革质,长椭圆形,
长30~80mm,
宽12~32mm,
中脉仅下表面突
起,侧脉不显著,
叶背密被锈色毛
茸;果长圆形,
密被毛茸 茎枝皮孔横裂或纵
裂,嫩枝、幼叶及
花被灰黄色毛茸;
叶革质,长椭圆形
或长圆形,长35~
90mm,宽20~
45mm,侧脉仅在叶
面稍突起,叶背密
被褐色或黄褐色毛
茸,叶柄被毛;果
椭圆形,表面粗糙,
疏被毛茸 显


征 茎 较老茎表皮多数
脱落;皮层石细
胞分布于皮层内
侧;韧皮射线内
侧为石细胞群,
石细胞类长方形、
类方形或形状不
规则,见乳头状
突起 表皮多数脱落;
皮层石细胞较少,
分布于皮层中部;
韧皮射线内侧为
石细胞群,石细
胞类长方形、类
方形或形状不规
则,见乳头状突
起 表皮部分脱落,
皮层石细胞众多,
分布于皮层内侧
及中柱鞘纤维束
周围;韧皮射线
内侧几乎全为石
细胞,多数形状
不规则,分枝状 表皮存在,毛痕
显著;皮层石细
胞分布于皮层中
部;韧皮射线内
侧常见石细胞群,
多呈星状或叉状
分枝,有的纤维
状 表皮部分残存;皮
层石细胞分布于皮
层中部;韧皮射线
内侧常见石细胞群,
石细胞分枝较长,
有的纤维状 叶 气孔上下表皮均
有,平轴式;下
皮上下表面均有1
列;叶肉异面型,
栅栏细胞2~3~4
列,不通过中脉;
中脉维管束1个 气孔上下表皮均
有,平轴式;叶
肉等面型,上下
表面均有栅栏细
胞2列;中脉维
管束1个,小脉
旁常可见木化网
纹细胞 气孔上下表皮均
有,平轴式,副卫
细胞1~2列,下
表皮的副卫细胞
表面具明显角质
线纹;下皮上下表
面均有1列,叶肉
异面型,栅栏细胞
2~3列;中脉维
管束1~3个 仅下表皮密布气
孔和毛茸,毛痕显
著;副卫细胞1~2
(3)列;下表皮的
副卫细胞表面具
明显角质线纹;下
皮上下表面均有1
列;栅栏细胞(2)
3~4列;中脉维
管束1个,三束状 仅下表皮有气孔,
并密布毛茸,毛痕
显著;保卫细胞周
围显著隆起;下皮
仪上表面有1列;
栅栏细胞2~3~4
列;中脉维管束1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