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鉴别,甘草如何鉴别

微尚健道网04-05评论
甘草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 粉草、甜草、国老。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 inflataBat. 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产地与销售】 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按产地分为西甘草与东甘草,前者产于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后者产于东北、河北及山西等地。销全国并出口。
【商品规格】 按产地及品质分为东草和西草,以西草质佳。
西草又分为大草、条草、毛草、草节、疙瘩头5种规格。
大草 统货,外皮细紧。斩头去尾,切口整齐。长25~50cm,顶端直径2.5~4cm,黑心不超过5%。无须根、杂质。
条草 干货,圆柱形,单枝顺直,斩头去尾,口面整齐。一等长25~50cm,顶端直径1.5cm以上,间有黑心; 二等直径1cm以上,余同一等。三等直径0.7cm以上,余同一等。
毛草 统货,呈圆柱型弯曲的小草,去尽残茎,不分长短。顶端直径0.5cm以上,无杂质。
节草 干货。一等单条枝,长6cm以上,顶端直径1.5cm以上,无须根、疙瘩头。二等顶端直径0.7cm以上,余同一等。
疙瘩头 统货,系加工条草砍下之根头,呈疙瘩状,去尽残茎及须根。大小长短不分,间有黑心。
东草分条草和毛草两种规格。
条草 干货,一等外皮粗糙。不斩头尾。质松体轻。长6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1.5cm以上。间有5% 20cm以上的单头。二等长5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1cm以上,余同一等。三等长4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0.5cm以上,余同一等。
毛草 统货,呈圆柱形弯曲的小草,去尽残茎基,间有疙瘩头。不分长短,芦下直径0.5cm以上。
【化学成分】 主含三萜皂苷类及黄酮类化合物; 三萜皂甙主要为甘草甜素 (gly-cyrrhizin),黄酮类主要为甘草甙 (liquiritin)。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长30~120cm,直径1~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至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沟纹及须根痕,有多数横长皮孔,有的呈鳞片状剥裂而露出黄色内皮。质坚实而重,断面粉性,略呈纤维性,黄白色,形成层及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极甜(图1-139)。


A


B


C


图1-139 甘草外形图


A. 甘草 B. 胀果甘草 C. 光果甘草

胀果甘草 根及根茎木质粗化,有的分枝。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粗糙。质硬,木 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大。
光果甘草 根及根茎有的分枝。外表面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均以身干、皮细而紧、红棕色、质坚、体重、粉性大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 淡黄棕色。①纤维成束,直径8~14cm,壁稍厚,微木化,周围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②具缘纹孔导管较大,微现黄色,具缘纹孔较密,对列或互列。③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理化鉴别】
(1) 取粉末少量置白瓷板上,加80%硫酸溶液数滴,显黄色,渐变橙黄色。
(2) 取粉末1g,加乙醚40ml,水浴上回流1h,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萃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制成2mg/ml的甲醇溶 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 (15:1:1:2)展开,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烘至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图1-140 甘草粉末图


1. 晶纤维 2. 导管

【检查】 照《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方法测定,水份不得过12.0%。总灰份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炮制】
(1)甘草: 除去杂质,洗净,浸透,切厚片,干燥。片圆形,片面淡黄色,有放射 纹。
(2)炙甘草:取净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金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kg甘草片,用蜂蜜0.35kg)。
【功能与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以及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
【用法与用量】 1.5~9g。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附注】
1. 地区习惯用药
(1)在新疆、甘肃等部分地区以豆科同属植物黄甘草G. korshinkyi. G. Hrig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多自产自销。
(2)在新疆部分地区曾以豆科同属植物粗毛甘草G. aspere Pall. 的干燥根及根茎作甘草使用。根及根茎甚细,略有甜味。
(3) 云南部分地区以豆科同属植物云南甘草G. yunnanensis Cheng f. et L. K. Tai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在民间作甘草使用。根和根茎无甜味。
2. 伪品
(1) “苦甘草”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根。又称“苦豆根”,在甘草商品中偶尔混入。味极苦。详见苦豆根项下。
(2) “狗甘草”为豆科甘草属植物刺果甘草G. pallidiflora Maxim. 的根。过去在辽宁曾经发现过。呈圆柱形,外皮色黄而光滑,折断面纤维性。味苦。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