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香豉成分、功效与作用、临床应用 - 中药对药化学

微尚健道网04-05评论
44.栀子 香豉 : 【中医理论】
栀子14个(9g),香豉4合(10g),名为“栀子豉汤”,见于《伤寒论》。用于散胸中邪气,除烦止躁。栀子苦寒,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清热利湿;豆豉、辛、甘微苦、寒,能解表除烦。二药合用主治伤寒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胸脘痞闷,饥不能食,脉数,苔薄黄腻。
栀子苦寒降泄,轻清上行,凉血解毒,清热除烦。既能治虚烦,又能清三焦而利小便;既能入血分,以清血分之热,又能出于气,以清气分之热,可谓气血两清。豆豉性轻浮宣散,能解散热毒,和胃除烦,既能燥湿,又能透邪,解表而不伤阴。二药伍用,栀子导热下行而清泄胸膈间烦热,豆豉透于外而宣解胸膈郁热。一清一解,清解合法,发汗解肌,宣透解肌,宣透表邪。清泄里热,解郁除烦。一般栀子用9~12g,豆豉9~15g。栀子、豆豉合用,出自《伤寒论》栀子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甘草豉汤等方。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证明,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及部分皮肤真菌抑制作用,煎剂在体外能杀灭血吸虫,还有镇静、降压、利尿、利胆、止血作用;豆豉有制菌解热、兼助消化之功,重用30g以上可治血尿。故临床常用于具上述见证之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菌痢,急性尿路感染,神经衰弱症候群,高血压病,急性胃炎,食管炎等[1]
【临床应用】
1.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5.6岁;体温最高39.8℃,最低38℃,平均体温38.87℃。病程最长4d;血白细胞最高1.12×109/L;中医辨证风热型24例,风寒型8例;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27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支气管炎3例,急性肠炎1例。其中20例治疗前用过抗生素、退热剂,热未退或热退复升。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服药24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有效:服药48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无效:退热时间大于48h或退后体温复升。治疗结果: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平均退热时间为28h[1]
2.治疗精神病
郭氏[2]以本方合安宫牛黄丸治疗1例成年人狂证和1例小儿热病后精神异常,2例患者共同特征是发作烦躁异常,认定为胸膈郁热,用上药治疗获痊愈。乔氏介绍以本方为基础方,或合三承气汤,或合涤痰汤,或合柴胡加龙牡汤,随证加减,灵活化裁,可治疗多种精神病,计有:癫症(感染性精神病);狂证(精神分裂症);郁证(癔病);失眠(神经宫能症)。并附有病案[3]。
3.治疗氨茶碱反应
陈氏曾遇1例病人,静脉推注氨茶碱后,出现“懊��”,“反复颠倒症状”以本方治疗,竟获痊愈。以后又治疗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1]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