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灸甘草是利用甘草炮制加工而成,具有一定的香味,最重要的是它对人体健康的帮助很大,具有很强的功效和作用。那么,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有哪些呢?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了解。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因此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可以从炙甘草汤中来分析。综合历代医家看法,认为炙甘草汤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点:
1、阴阳并调,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
2、补阴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3、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4、补血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现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炙甘草的毒副作用较小,但若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减少等症状并有脘腹胀满,纳呆等消化障碍。因此,偶尔泡一泡水喝可以,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二、了解桂枝甘草汤
[方义]
此温补心阳,兼补中气,治心悸之方。
[主治]
发汗过多形成心悸之证。但必须具有喜用手按、小便尚利、喜热怕凉或脉沉迟等方能准确.
按:喜用于按,说明是虚证,需用补药;小便尚利,说明不需要白术、茯苓之补脾利水;喜热怕凉或脉沉迟,说明须用温性药品。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炙草一钱至钱半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顿服。
[用药大意]
桂枝保心阳,炙草补中气。心阳复则液可回,中气和而悸白平.
[禁忌证]
(1)喜冷或口苦脉沉数者忌之。热证不适用热性药也。
(2)汗仍未止,脉虚而不调者忌之。因系气虚将脱之象,应该补气固脱。
(3)四肢厥逆,小便不利,有明显停水现象者不宜用。
因此系阳虚水泛之重证,此方力有未足,不能胜任也。
因发汗过多形成心悸的患者,一般的常用剂量是10几,可以根据这些介绍来掌握这个汤的主治症状和用药的禁忌,在用药过程中方便对照查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能够更好掌握自身的恢复情况。
三、灸甘草和甘草的区别是什么
处方中写甘草,一般指生甘草。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
甘草与炙甘草的功效与应用不同,特别是古代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区别明显.不可互相代用:
炙甘草的功效
一、补阴为主,如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本方以“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二、补血为主,如以清.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三、气血双补,如以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生甘草的功效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甘草其实指的是生甘草,和炙甘草的是不一样的。首先是制作的方法不一样:生甘草是甘草生而入药,而炙甘草是生甘草经过加工而成的中药。其次是二者的功效不一样,而且两者不可以相互的代替,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淆。
四、痘疮用灸甘草治疗方法
1、痘疮的治疗验方
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2、痘毒攻心(痘疮忽由白色变成紫黑,不出脓,日夜哭叫)
用郁金一枚、甘草二钱半,加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将郁金切片焙干,研为末,加脑子(炒)半钱。每服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和新汲水调下。二服后毒气从手足心发出,如痈状,病乃全愈。
3、痘疮倒陷
用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胡荽煎酒送下。服两次即可见效。
4、痘毒不发
用水杨枝叶五斤,煎汤温浴,水冷换热,痘疮逐渐行浆贯满。如不满,可多浴几次,力弱者,只洗头面手足。内服助气血药,效果好。
5、痘疮黑毁
采黑熟了的鼠李子,捣烂取汁,熬成膏,瓷瓶收存,须令透气。每服如皂角大一团。煎桃胶汤化下。约过两小时,再服一次痘疮自然红活,方中加麝少许更好,如无新鲜鼠李子,取干者如水熬膏亦可。
6、痘疮不发
有荔枝肉浸酒饮,肉亦吃下。忌生冷。
7、痘疮黑陷
用白花蛇连骨炙。勿令炙焦,取三钱,加大丁香七枚,共研为末。每服五分,水和淡酒送下,有特效。不久,身上发热。疮主红活。此方名“托痘花蛇散”。
8、痘疮入目生翳
用明月砂晒干,研为末。每服一钱,茶送下。
9、预解痘毒
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取半合温服。一天服三次。在痘疮流行时服此,病未发则内消,病已发则减轻。
10、治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所致)
用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俣,加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
11、痘疮疔毒(不餐痘中有疔,病势极险)
用豌豆四址九粒(烧存性)、头发灰三分、真珠十四粒(炒研为末),一起和油胭脂同捣成膏。先将疮疔挑破,挤去恶血。取膏少许点上,疮变红活。此方名“四圣丹”。
12、痘疮不收
用螺蛳壳洗净,煅过,研为末,敷疮上。
养生网导读:日常生活中肝脏对我们的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工厂,吃进去的喝进去的有毒物质,有损肝脏的药物,体内产生的毒物、废...
醉鱼草 :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醉鱼草(2)。药名。【基原】为马钱科植物醉鱼草Buddleia lindleyana Fort.的全草。【别名】鱼尾草、醉鱼儿草(...
暴赤目痛方 : 方剂名。《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大黄。【方源】《传信适用方》。【组成、用法】四物汤加熟大黄,酒煎服之。【功用主治】暴赤目痛...
燥热伤肺 :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十剂(轻剂)(1)。证候名。燥热之邪,耗伤肺津,使肺气不得宣降而发病。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缠喉难出,鼻燥...
030 人参健脾丸 : 【历史来源】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健脾丸加减。【药物组成】 [1~3]人参 白术(麸炒) 甘草 山药 莲子 白扁豆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