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杞菊地黄丸的功效
一、杞菊地黄丸的概述
杞菊地黄丸是中药方剂和中成药的统称,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杞菊地黄丸的作用与功效不胜枚举。
二、杞菊地黄丸的作用
1、主治头目眩晕,视物模糊,或枯涩眼痛,或迎风流泪,羞明畏光,或耳鸣耳聋、潮热盗汗等症。
2、用于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健忘,腰膝酸软,口咽发干等症状。
3、对能近视不能远视,兼见耳鸣耳聋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4、对于治疗耳鸣耳聋,或突发性耳聋,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5、可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新生,预防脂肪肝发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降低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减少东莨菪碱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抗肿瘤、降血脂等。
6、对于因肝肾阴虚引起的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中心视网膜炎、眼干症、慢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早期老年黄斑变性等眼部疾患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
二、杞菊地黄丸的概述
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一、成份
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二、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酸。
三、功能主治
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四、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克
五、用法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六、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七、禁忌
尚不明确。
八、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九、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十、贮藏
密封。
三、杞菊地黄丸的副作用有哪些
杞菊地黄丸,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则能视。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杞菊地黄丸可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新生,预防脂肪肝发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降低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减少东莨菪碱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还有抗肿瘤、降血脂等作用。
一、杞菊地黄丸的副作用
1、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可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新生,预防脂肪肝发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
2、杞菊地黄丸中医临床常用中成药,药性温和。只要按照说明书服用,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但注意用药期间不要吃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杞菊地黄丸,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3、有高血压、心脏并肝并糖尿并肾病等慢性病慎用。感冒发热病人不易服用。过敏者禁用。
四、地黄丸家庭的不同功效
用于养阴补肾的中成药,最常见莫过于六味地黄丸,但“地黄丸”家族庞大,六味地黄丸只是其中之一。其实,很多同名为“地黄丸”的药物,药物成分并不同,使用前需仔细察看,不要错用。
1、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其特点是甘淡性平、补而不滞,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2、杞菊地黄丸
该药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疼痛等。
3、归芍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当归和白芍,对血虚所致的头晕等症状,疗效显着。
4、知柏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而成,其独特之处是对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等病症有治疗作用。但是知母、黄柏性寒,脾胃虚弱者慎用,以免伤害脾胃。
5、桂附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适用于肾阴虚所致四肢厥冷、脘腹冷痛、小便清长或阳痿、滑精等。
6、麦味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和麦冬,以增强六味地黄丸养阴生津的功效,此方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咳喘、遗精等。
不同地黄丸不同功效,服用地黄丸宜因人而异,不要随便服用哦。
养生网导读:日常生活中肝脏对我们的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工厂,吃进去的喝进去的有毒物质,有损肝脏的药物,体内产生的毒物、废...
醉鱼草 :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醉鱼草(2)。药名。【基原】为马钱科植物醉鱼草Buddleia lindleyana Fort.的全草。【别名】鱼尾草、醉鱼儿草(...
暴赤目痛方 : 方剂名。《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大黄。【方源】《传信适用方》。【组成、用法】四物汤加熟大黄,酒煎服之。【功用主治】暴赤目痛...
燥热伤肺 :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十剂(轻剂)(1)。证候名。燥热之邪,耗伤肺津,使肺气不得宣降而发病。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缠喉难出,鼻燥...
030 人参健脾丸 : 【历史来源】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健脾丸加减。【药物组成】 [1~3]人参 白术(麸炒) 甘草 山药 莲子 白扁豆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