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3.8级地震收预警千名师生提前半分逃生

微尚健道网11-04评论

汶川 地震 预警

  12月6日晚上10点03分,汶川发生3.8级地震,远在100多公里外的江油市双河中学提前36秒获悉地震波即将抵达的信息,师生们按此前演练的应急预案有序地进行了疏散。据悉,这是我国首次有学校收到实际地震所触发的预警警报。

  专家称,地震发生后,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地震波打一个“时间差”、给地震尚未波及的区域提前发出预警以减少伤亡损失是一个趋势。不过目前看来,技术、预案及经费保障等综合因素还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时机尚待成熟。

  学校收到预警警报有序疏散到操场

  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6日晚10点03分,汶川县(北纬31.2东经103.4)发生3.8级地震。几秒钟后,江油市双河中学的1200余名住校学生突然听到“36、34、32……”的倒计时警报声。正准备睡觉休息的学生们马上按照此前演习过4遍的应急方案,从宿舍里有序疏散到操场等开阔地带。当倒计时结束时,意味着地震波已经传到该地,有敏感的师生感到脚下有轻微的颤动。

  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欧垫竹介绍,这一连串反应背后的程序是:地震发生,触发该所在汶川余震区域布设的地震预警试验系统,系统向预警接收终端发出信号,双河中学的接收终端在收到信息后自动打开了学校广播,发出警报,播报地震波到达学校所在地时间的倒计时,指导全校师生撤离。

  “预警系统的原理就是利用电波和地震波的速度差,提前给预警目标发生信号,50公里大约能提前9秒,百公里大约22秒。”欧垫竹说,预警和预报不一样,一个是地震发生前,一个是地震发生后。“前几秒要搜集处理信息,离震源太近了来不及,但可以给远距离区域提前预警。如果这次真的发生8级地震,那么双河中学的师生就有36秒的逃生时间。”他说。

  汶川余震区已设70台预警系统

  欧垫竹说,汶川地震发生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所长王暾博士的带领下研发了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并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在约2万平方公里的汶川余震区域,按照方圆12到15公里一台的密度,布设了70台该预警系统。

  据介绍,预警系统整个运行过程包括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终端接收 4个环节。“以前演习是我们直接发出预警信息,省略了采集和处理信息这两个环节,而这次是实际的地震波触发预警系统,系统自动计算出地震波到达预警目标所需时间再发布出去,距离越远时间越长。”他说,震级的测算不一定特别精确,但倒计时是必须精确的。

  据欧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是一家民营非营利机构,目前一共有32名员工,只有6名是后勤人员,其余全部是科研人员。项目经费主要靠社会融资、个人融资、科技部门和高新区支持。“地震预警技术的第一个功能是减少人员伤亡,其次是减少次生灾害。比如给高铁、核电站、化工厂、精密仪器厂提前预警。今年8月,我们已经签署了300万美元的合同,出口该系统到海地。”

  专家称全面推广时机尚未成熟

  四川省地震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类似打雷时先见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从技术原理上来讲是可行的”。目前国内很多防震减灾的研究单位都在做技术研究,“但不敢说已经完全成型。而且准确度有多高、价值有多大,内部还有一些争议,客观地讲,实践应用还在摸索中,还没有从政府角度推广这个东西。”

  该工作人员强调,预警是一个系列工程,目前最成熟的应该是日本。预警发布后,是否需要和电视台等媒体同步联动?学校、政府该怎么应对?有成熟的相关预案吗?而布设这一系统需要相当的密度才能支持采集信息的速度,这又涉及经费保障的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不过要在技术过关、预案到位、经费有保障的前提下才可能全面推广。”

  据欧垫竹介绍,方圆12到15公里左右安放一台才能达到预警功能,单独一台的价格大约在12万左右。根据面积决定数量,一个市全面布设的费用在1500万到2000万左右。“现在汶川余震区只是作为试验,要全面推广在法律层面目前还有障碍。”他坦言。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