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社区医院看病报销高只是第一步

微尚健道网11-04评论

   目前,为了有效缓解大医院就医压力,国家医保政策鼓励患者社区医院看病,社区医院看病报销比例高,但是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

  医保新规出台实施,利害相关;街谈及时评论,有赞有弹。先去社区医院首诊,报销比例提高到80%;去三甲大医院首诊,报销比例最多只有45%。按照“理性人”的假设,报销比例的高低,关乎家庭支出的多寡,“利益最大化”自然会驱使“民众”做出符合医保新规期待的“理性选择”。

  群众也许“盲目”,但不要迷信经济杠杆一用就灵。社区医院门可罗雀、三甲医院门庭若市的局面,不会因为报销比例的更改出现根本的扭转。抱怨“患者不会看病”,利用价格手段力图“纠正患者行为”的举措,掩盖了“公共服务投入匮乏”和“市场管制有权任性”的现实症结,更掩盖了一个真问题:医改五年,为何“首诊在社区”成为一句空话?

  以“审批”为特色的现行医疗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限制基层医院发展的铁门槛,例如“基本药物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等等限制型条款,让基层社区医院在用药范围、技术服务范畴等关乎患者信任的领域难有建树。“波子哥”廖新波说得一针见血:肾透析、糖尿病护理、中风康复,甚至一些肿瘤病的治疗和手术,本来可以在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甚至在家庭病房解决,却受到医院等级的人为限制。社区医院服务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于高高筑起的行政审批壁垒能否打破。

  社区医院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它应该是财政投入的“重头”,但也注定是无法“盈利”的公共支出,在公立医院普遍以药养医把自己办成企业的今天,社区医院能够得到的财政支持杯水车薪。

  一面是用审批管理管死基层社区医院无所作为,一面是对各大医院恶性扩张膨胀视而不见;一面是社区医院得不到财政支持发展乏力群众不满,一面是要求大医院医生忙里偷闲到社区坐诊以解燃眉之急,自相矛盾的管理,最后依然要让患者承担无形的成本。

  “全国看病去协和”、“全省看病去中山医”,“盲目看病”其实一点不“盲目”,只是民众对现行医疗体制的“客观认知”。老百姓算盘打得比政府响,因为身体是自己的,命也是自己的,历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脱离现实的政策总会被突破,医保新规未必挡得住涌向三甲医院的汹涌人潮。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