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血铅超标事件调查:公众为何谈铅色变?

微尚健道网11-04评论

  5月16日,从浙江省德清县新闻办获悉,德清集体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该县共有2152人接受体检,共检测出血铅超标332人。目前海久电池公司法人代表已被刑事拘留。

  近年来,全国各地频频出现的“血铅污染事件”,不断刺痛着社会的神经。一组组令人痛心甚至愤怒的数字,都与那些地方周边的铅酸电池生产企业或者铅冶炼企业有关。

  今年4月,环保部、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开展的2011年环保专项行动正式“亮剑”,全面彻查铅蓄电池行业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成为此次行动的首要任务。

  铅酸电池行业为何如此“红火”?在铅酸电池生产加工、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中,到底哪个“节点”在惹祸?铅酸污染问题如何解决?“一刀切”能否奏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铅酸蓄电池行业为何如此“红火”?

  记者了解到,我国10年前铅酸电池行业产值仅在百亿元左右,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2010年,铅酸电池的产量已经达到1.4亿千伏安时,产值跃升至千亿元左右。

  “铅酸蓄电池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敬忠告诉记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产业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已从当初的汽车启动电池、火车用电池等,发展到了如今的通讯、风能、电力、电动助力车、新能源汽车、医疗卫生和军事、国防以及UPS不间断电源等新产品、新领域。

  “很多人认为,铅酸电池代表着落后的技术,应用前景不广,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陈体衔介绍,目前铅酸电池作为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占所有蓄电池市场份额的70%。如果离开铅酸蓄电池,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想象。

  陈体衔形象地说,没有铅酸蓄电池,中国2亿辆机动车将瘫痪在马路上,因为所有的汽车都是铅酸蓄电池帮助启动;没有铅酸蓄电池,中国的大多数工厂将停工,因为铅酸蓄电池在工厂里无处不在……随着世界能源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应用领域仍在不断地扩展,市场需求量也大幅度地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说:“如果没有了铅酸蓄电池行业,那么与蓄电池有关的所有行业、产业都将面临瘫痪。”

  公众为何“谈铅色变”?

  然而,如此悠久和极富前景的铅酸蓄电池行业,为何在公众的眼中俨然成了“黑色行业”,让人“谈铅色变”?

  “目前污染严重的主要是一些资质不够的中小企业。”王敬忠指出,由于铅酸蓄电池前景看好,且生产工艺简单成熟、进入门槛较低,近年来引得一批没有实力资质的小企业纷纷上马,铅酸蓄电池行业散、乱、差现象严重。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铅酸蓄电池制造厂家约2000家,但产值在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仅200家左右,其余的1800家中小企业,有的根本没有生产许可证,有的有许可证也很难达到清洁生产的标准。鱼龙混杂,给整个铅酸电池行业“抹上了黑色”。

  铅酸电池行业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经过持续的改进,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已不产生铅污染,问题主要出在生产与回收环节。”杨裕生院士表示。

  王敬忠进行的一次调研中,一家作坊式工厂的工作环境让他震惊。“一座江浙普通的多层居民房,上面住人下面开厂。铅尘、铅烟飘飞,包括工厂主在内的工人甚至连一般防护都不做。人们对环境污染、对自身健康的影响都不了解,哪还谈得上污染治理设备的投入?花一二十万元就能建个工厂,这样的企业在许多地方遍地开花也就不足为怪了。”

  位于江苏盱眙县的江苏瑞翔电源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温州几个股东共同投资兴建的小极板生产企业。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酸雾刺鼻,地面脏乱,工人劳动环境极差。当问到“企业是否实行清洁生产”时?公司一位主要负责人似乎没听说过;当问到当地环保部门是如何监管时,一位工作人员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王敬忠说,在铅酸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涂板工序以及电池清洗工序会产生含铅的重金属废水,在板栅铸造、合金配制、铅零件及铅粉制造等工序,不可避免地产生多种含铅烟尘。

  “铅酸电池的下游产业是再生铅产业,这个产业目前污染相当严重。”环保部重金属污染防治办公室副主任张嘉陵介绍,废旧铅酸电池回收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熔炼加工过程中排放的铅蒸气、铅尘、废水以及冶炼废渣。由于历史原因,铅酸电池行业仍以大量的中小企业为主体,使得传统的小反射炉、冲天炉等工艺大有市场,甚至原始的土炉土罐熔炼法仍在应用。大部分企业没有采取烟尘处理,熔炼过程中排放的铅蒸气、铅尘等超过国家标准几倍甚至几十倍。

  “铅酸电池生产、回收的小作坊可称为环境天敌,而正是这些污染严重的小作坊,成了多起血铅事件的元凶。”王敬忠说。

  乱象用重典 标准应科学

  2011年4月由环保部、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开展的2011年环保专项行动正式实施,其中首要任务就是全面彻查铅蓄电池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

  ,坚决做到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达不到环评要求的,一律停止建设;对环境保护、安全设施、职业健康“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对发生重大铅污染事件的,一律追究责任等“六个一律”。同时提出,在2011年7月30日前,各省区市要在媒体上公布辖区内所有铅蓄电池企业(加工、组装和回收)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在采访中,记者不时听到这样一句话——“环保是命,环保不搞好,命就没有了!”事实上,行业内众多守法经营、舍得在环保上投资的正规企业,无不期待有关部门的这次“重拳出击”。“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早就希望用重典治乱象了。”作为环保部授予的“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江苏双登集团总裁、全国劳动模范杨善基这样说。

  铅酸污染问题能否从根本上杜绝呢?杨裕生院士认为,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治污技术已经可以使电池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持续的改进,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工艺已今非昔比,目前,我国已有成熟的废旧电池再生新技术,这种新技术应该加速产业化推广。美国铅酸蓄电池的用铅量占全国用铅总量的95%以上,但其造成的铅排放仅占其总排放量的1.5%。2008年,美国政府已将铅酸蓄电池生产从主要铅污染源中排除。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只要认真负起责任,有效管理,就一定能做好。”

  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也提醒,“治铅污”同样不能搞一刀切。江苏姜堰市环保局副局长窦华泰对记者说,应该理性地看待一些标准的制定,比如,铅酸蓄电池企业与周边居住区的防护距离要求不应搞一刀切,要看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后的结果而定,排放废气符合大气标准就没必要定500米;防护距离越短排放的标准应该越高;对老厂现有防护距离与新建厂防护距离要求,应区别对待。

  不仅如此,杨裕生院士还表达了另外一种担心:“防护距离不仅不能一刀切,而且,还应该警惕一些新的苗头,比如,目前出现了有的企业搬迁工厂而不治理污染的做法,政府有关部门应立即制止这种行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