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中医食疗养生原理
第二章:中医饮食保健中荤素搭配要合理
第三章中医羊肉的四大药膳药方
食疗是中医养生的一个独特方面。 它通过食疗的方法帮助人体治愈和预防疾病。 食疗不仅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还可以保护人们的健康。 那么中医的食疗原则是什么呢?
中医食疗养生原理
“养生之道,莫过于食前。” 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强壮,延年益寿。 饮食不当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饮食对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食疗经验,《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补,五兽为益。汉代张仲景在《金匾略》中以养精之说说:有些对身体有害。 宜则益身,害则成病。”该书还收集了大量的饮食和饮食禁忌。后世甚至出版了大量有影响的食疗著作,如唐代药王孙思邈的专着《千金方》,对食疗作为治病有效方法之一进行了精彩论述;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700多种食物的性味趋向,指出了传统食疗学说“食之入同药之治”。
食物对人体有滋补作用,能使气血充足,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使五脏六腑充满活力。 饮食还有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 根据食物的气味特点和体内阴阳的盛衰,给予适当的膳食营养。
饮食养生不是无限量的营养补充,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食物也是有偏的,因此要根据食物的特点灵活选择,合理组合选择相应的食物,以满足人体健康的需要。 让我们从以下四个原则入手,让健康饮食真正落到实处。
整体原则
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的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平衡。 如果平衡被内外环境的变化或邪邪的干扰所破坏,则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气候突变、骤然受寒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感冒等。 - 应及时使用祛风食物,以维持和促进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和平衡。
适应时代
食物摄入本身就是自然界对人体内部环境的直接干预,是维持人体外部环境相对统一的重要因素。 适当使用不同性状的食物,可以使人体适应气候变化,保持内环境稳定。 比如夏天多吃西瓜、绿豆,冬天多吃羊肉、狗肉,秋天多吃梨、百合等。
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人们生活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差异很大,因此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不尽相同。 使人体适应不同的地理条件,是提高食物功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东南沿海地区湿热,宜食清淡去湿的食物; 西北高原地区寒冷干燥,宜食温性散寒生津食物。
因地制宜
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随着年龄的变化和体质的不同而明显不同。 人们根据不同的体质,有选择地摄入食物,可以起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作用。 比如小孩子身体娇弱,阴阳未成熟。 宜选择性味温和、易消化、能健脾开胃的食物。 各部位功能低下,宜进食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忌食过寒过温不易消化的食物。 个体差异导致食物选择不同。 例如,由于体力消耗过大,男性要注意保护阳气,多吃益气助阳的食物; 而女性则有月经、怀孕、分娩、哺乳等特殊的生理功能。 夏季易伤血,宜食性凉、软、补血之品。 阳虚者宜食温补之品; 阴血不足者宜食滋阴补血之品; 易感冒者宜食补气之品; 充分利用食物的各种特性,调节和稳定人体的内环境,使其适应自然环境,以达到养生、治病、延年的目的。
辩证喂养原则
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动态变化的。 一种疾病根据病因、体质、年龄、气候、地域或发育阶段等因素,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 证候要配食。 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中医食疗养生,食物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进行。 虚证宜用滋补品,实证宜用祛邪品,表证宜用散品,内证宜用品疏泄以温中之品为主,内寒者宜用;内热者以清泄之品。 辨证施食,调节机体脏腑功能,促进内环境平衡稳定,是中医食疗的重要特点。
歧视和保护原则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在病理生理学上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 虽然证候在不同的人体、不同的阶段表现不同,但疾病的本质仍然存在。 在治疗中,要注意疾病的特点。 特别是还应根据病情给予食疗。 如遗精宜食莲子、芡实; 糖尿病宜食南瓜、山药; 夜盲症宜吃羊肝和猪肝。 食物中所含的物质成分往往决定了该食物对一种或几种疾病具有特定的疗效。 在食疗实践中,提高食疗效果的关键是提高食疗效果的关键。 掌握每种食物的性能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基础。 辨证与辨病应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均衡饮食原则
均衡饮食就是尽量多吃多种食物,做到品种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避免偏食。 对某些食物上瘾会导致身体缺乏某些营养素。 五谷杂粮、动物、蔬菜、水果在饮食中都应尽量占据适当的比例,以保证身体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偏食所引起的疾病屡见不鲜,如过食辛辣、温热的食物会引起口渴、咽干、腹痛、便秘等。 《素问·五脏成化论》指出:“咸食过多,则脉凝哭变色;苦食过多,则皮肤干燥,毛发拔出” ;吃多了辛味会肌肉紧张,爪子会枯萎;嘴唇外露,吃多了甜味会骨痛脱发。 食物虽然有滋补身体的作用,但由于其作用不同,偏食不仅达不到营养的效果,反而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中医食疗养生,危害健康,诱发疾病。
荤素合理搭配中医保健
有些人喜欢吃荤菜,但又怕发胖。 有没有办法两全其美? 荤菜和素菜一起煮,荤菜少吃,素菜更有营养。
从营养学的角度讲,荤素搭配是相辅相成的,而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荤素搭配合理也能增强食疗效果。
介绍几位荤素“黄金搭档”:
牛肉配土豆:牛肉营养价值高,能健脾胃。 冬天吃牛肉也可以暖胃,但是牛肉的粗纤维会刺激胃粘膜。 放点土豆护胃,土豆的营养也很好; 牛肉配芋头,补中益气,可通便秘。
羊肉配生姜:羊肉补血温阳,生姜止痛祛风,二者相配。 生姜祛除羊肉的腥味,帮助羊肉发挥温阳散寒的功效; 羊肉加山药补血强身通便。 加入香菜开胃壮阳。
鱼配豆腐:鱼富含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低,而豆腐恰恰相反。 两者同食,可相得益彰。 豆腐含钙较多。 它恰恰是利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率。 ,适合老年人和孕妇。
鸡肉配栗子:鸡肉能增强人体的造血功能。 栗子重在健脾,有利于吸收鸡肉的营养。 最好选择老母鸡汤炖栗子。
鸭肉配山药:鸭肉可以补水、滋阴、清热、止咳。 山药具有较强的滋阴作用。 与鸭肉同食,可去腻润肺。
猪肉配洋葱:洋葱可以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吃高脂肪猪肉的副作用。 南瓜,降血糖; 加入豆芽菜,利尿消肿。
中医养生补气补虚的四味羊药方
“羊肉能温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补肾气,益胆明目,治劳倦伤寒,五劳七伤。” 气虚之人,不妨试试以下羊肉药方。
附子烧羊肉
原料:羊肉0.5-1斤,熟附子片30-60克,甘草、当归各10克,八角、桂皮、盐、姜各适量
做法:将以上材料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用文火煮。
功效:适用于年老体弱怕冷、腰腿酸软、夜尿频数、尿频易感冒、风寒咳嗽、咽痛等阳虚患者。 健康的人常吃它来保健和强身健体。
注意事项:发热、咽喉肿痛、肝炎、风热咳嗽、风热感冒等患者不宜食用。
羊肉萝卜汤
原料:羊肉500克、萝卜500克、草果二个(去皮)、甘草3克、生姜5片
做法:将羊肉、萝卜切块,然后将各种材料一起放入锅中煮汤,加少许盐调味食用。
功效:具有补中健胃、补肾壮阳的作用。 适用于病后体虚、腰痛怕冷、食欲不振等症状。
参姜羊肉汤
原料:羊肉500克(切小块),姜片25克,黄芪、党参各30克,当归20克
做法:将以上材料用纱布包好,同锅内加水煮至熟,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功效:具有补气养血,强身健体之功效。 适用于病后或产后气血虚弱、营养不良、贫血、低热多汗、手足冰冷等症。
当归姜汁羊肉汤
材料:羊肉250g(切块)、当归30g、生姜15g
做法:将以上材料用水煎至羊肉烂熟,去渣取汁。
功效:本方出自《金匮要略》。 用于脾胃虚寒,里急后重,腹痛胁痛,或气血亏虚,中阳不足。 《辨证论治规范》同名方中加入黄芪,补虚力特别强。
注意事项:外感体热者忌食羊肉。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聪明的长大,所以孩子健康稍微有一点点问题的时候,父母就会感到非常担心,有些妈妈在照顾孩子的过程当中发现孩子...
有些女性第一次当妈妈,自己还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在在哺乳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比如说千万不能让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呛奶,在哺乳的时候,应该遵循少量多...
一、宝宝胃受凉后会出现哪些症状现在父母都爱干净,在宝宝出生以后,会给他们洗澡将身上的污渍洗干净,其意图是好的,但是因为不同家庭的温度不同,如果...
一、宝宝一个多月脐带还没掉怎么办1、遇有脐带不脱落,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慢慢变黑、变硬,1~2周脱落,如果宝宝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就要仔细观察...
一、宝宝突然发烧怎么回事1、打预防针后发烧,有的宝宝打预防针后发烧,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大多数是低热,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宝宝体温在38.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