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艰不拆等生造词被教育部点名是怎么回事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

微尚健道网10-18评论

近日,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互联网词汇被教育点名,认为过于晦涩,尤其是一些网络用语特别低俗,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下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

人艰不拆等生造词被教育部点名是怎么回事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

人艰不拆等生造词被教育部点名是怎么回事

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950号建议的答复》。

《答复》中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语言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出现了一些可以反映时代特征、传播正能量的新词新语,如‘给力’‘点赞’‘硬核’等,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误读误写误用现象,如‘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生造晦涩的词语,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语言,对网络生态环境,以及社会语言生活和文化安全产生了不良影响。”

人艰不拆等生造词被教育部点名是怎么回事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

对此,教育部、国家语委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引导。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诞生、形成和发展,拓展了人们语言生活的空间,并提供了语言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选择,还推动了新时期汉语的变化和演变。

可以说,网络语言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和网络文化的表征;它的出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内涵和形式,它的发展建构了一种新的话语体系。

然而,人们对网络语言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网络语言不仅具有时代性、简约性、新奇性等特征,而且具有轻松活泼、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等特点;它能为传统汉语的发展创造新的契机,是语言创新能力的体现。但是也有人认为:网络语言不规范,不伦不类,不应登大雅之堂,否则会影响汉语的纯洁性,甚至造成汉语应用危机。

事实上,网络语言和传统汉语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孰大孰小,在于语言使用者,与语言本身无关。

人们应辩证看待和正确对待网络语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这既能促进汉语与时俱进,也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同时人们应自觉遵守公认的汉语规范,维护汉语的健康纯洁,营造风清气正、和谐文明的语言生态环境。

人艰不拆等生造词被教育部点名是怎么回事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网络语言成了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语言学家在收集整理网络语言,分析其特点、类型、成因和影响,提出规范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用字/词混乱、用语粗俗等,其广泛传播对社会有不良影响;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在互联网泛滥的时代,规范用语是好事,词语在特定的情景中才能表达出来意思,不是什么词都可以当成语用,要给后辈们正确的引导。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