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微尚健道网04-05评论
398 参苓白术散 : 【历史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1〕
人参 茯苓 白术(炒) 山药 白扁豆(炒) 莲子 薏苡仁(炒) 砂仁 桔梗甘草
【功能】 补脾健胃,益肺气,利湿止泻。
【主治】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剂型规格】 散剂,每袋重10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实热便秘者忌用,忌食生冷食物。
【现代应用】 凡脾胃气虚夹湿,症见纳谷不运,腹胀,胸膈满闷,四肢无力者,本品临床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小儿营养不良、慢性肾炎蛋白尿、白带、经期泄泻,属于脾虚湿滞者。临床有报道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感冒性肠炎,未用抗生素全部治愈。感冒出现顽固性持续性胃肠症状,多为虚证,退热以后,由于大多主诉全身倦怠,所以不拘泥于腹证,一律给予参苓白术散,一天3克(成人量),结果:胃肠症状(嗳气、腹泻、肠鸣)减轻,比对照组(西药健胃剂表飞鸣等)的病例,治疗天数平均缩短7天,大便正常,由感冒引起的全身倦怠、肌肉酸痛也很快消失,约治70例,几乎在7~10天都获显效,此散对成人慢性胃肠炎与急性感冒胃肠炎不问腹证如何均应用此药〔2〕
本品加减治疗骨折后期患肢沉重、麻木、活动后及下午肿甚为特点,如仅用活血、接骨、补肝肾等法,一时很难消除肿胀,按脾胃与四肢的关系,用此散加减,收效显著〔3〕
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四神丸三方并用治疗经常腹痛,大便次数多,时溏时泻,泻后痛减,日久不愈,食少脘腹不舒,神疲倦怠,面色萎黄。或伴五更肠鸣而泻,腰酸肢冷,或完谷不化,大便气味异常,脉沉细或沉缓者,共24例。经胃、十二指肠钡透及直肠双重造影检查,有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肠炎、胃下垂、慢性结肠炎13例,无器质改变11例。每日早、午、晚分别服用,早起空腹时服参苓白术散一袋(6克),午间服补中益气丸一丸(9克),晚上睡前服用四神丸一袋(9克)。10天为一疗程,经1~3个疗程治疗,治愈20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好转3例(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一例(仅治一个疗程即中断服药)〔4〕
本品加减治疗痿证(亚急性合并变性症共济失调)、脾肾虚弱(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满意〔5〕。慢性腹泻56例,总有效率91.07%〔6〕
本品用于脾虚泄泻,行经腹泻,脾虚带下,胃虚嘈杂;〔7〕,胃脘痛,泄泻,哮喘,水肿,白带,盗汗等验案报道〔8〕
本品合吴茱萸汤治愈胃扭转一例〔9〕
参苓白术散治愈小儿摇头症(后天喂养,纳少或不欲食,大便日2~3次,宜补气健脾),发热不退(有内伤脾胃,劳累过度之证)〔10〕
本品治疗放、化疗中胃肠道毒副反应96例,总有效率82.3%,其中显效33例(用药后消化道症状完全消失或绝大部分消失,食量恢复或超过未放、化疗前,顺利完成放、化疗疗程)〔11〕
本方汤剂治疗慢性渗出性中耳炎,鼓膜内陷呈橙黄色,鼓室积液不易吸收〔12〕;慢性唇炎,口唇糜烂肿胀,色淡,流水〔13〕;复发性口腔溃疡,溃疡形状不规则、边缘高起,充血不明显者〔14〕。还有用于干燥综合征者〔15〕。实际上,用于慢性肠胃病及五官口腔疾病,丸散剂久服更为方便,但须坚持服用。
【基础研究】 本方以参、苓、术、草四君子汤为基础,配以薏苡仁、白扁豆、砂仁健脾益胃,渗湿降浊;山药、莲子平补脾胃之阴,桔梗载诸药上浮,以强健脾运,益气升清;陈皮调气行滞。本方具有健脾和胃,利湿行气等药物,服后,能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湿邪得除,虚象得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能增加肠管对水及氯化物的吸收,大剂量时能抑制肠管的收缩,小剂量时则可兴奋之。且可解除氯化钡、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痉挛。此类作用不仅与本方剂量有关,还与肠管活动状态有关。当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小剂量可促进肠管活动;当肠管处于强烈兴奋状态时,大剂量则可抑制。刘氏认为,这种双相作用的产生,可能与药物组成有关,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主要呈抑制作用,而砂仁、薏苡仁、白扁豆等在小剂量时呈兴奋作用,大剂量时则有抑制作用。但总的看来,应以抑制作用为主,兴奋作用为辅,故为胃肠活动的调整剂〔16〕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